非祖训却成专利:天子守国门与君王死社稷为何独属大明?
“朕死,无面目见祖宗,自去冠冕,以发覆面,任贼分裂,无伤百姓一人。”1644年4月25日,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前的遗言,为明朝276年国祚画上了悲壮的句号。这位中国历史上罕见自尽的帝王,用生命践行了“君王死社稷”的信念。而这一悲剧性场景,与明成祖朱棣“天子守国门
“朕死,无面目见祖宗,自去冠冕,以发覆面,任贼分裂,无伤百姓一人。”1644年4月25日,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前的遗言,为明朝276年国祚画上了悲壮的句号。这位中国历史上罕见自尽的帝王,用生命践行了“君王死社稷”的信念。而这一悲剧性场景,与明成祖朱棣“天子守国门
靖难之役,这场皇位争夺战让整个大明朝陷入了战乱,明成祖朱棣的登基是内战的结束,也是清算的开始。
中国古代对外交还是很看重,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就分析了邻国间相互依存、荣辱与共的特殊关系:“夫国之存也,邻国有焉;国之亡也,邻国有焉;邻国有事,邻国得焉;邻国有事,邻国亡焉。”
历史常常在传播中被赋予戏剧性解读,一些看似“板上钉钉”的结论,实则是后人演绎或误读的结果。以下梳理关于秦始皇嬴政和明成祖朱棣的四大典型争议性说法,并结合史料分析其真伪,还原更立体的历史面貌:
特朗普团灭“中国政策团”,背后政治整肃与东方棋局曝光。近日,特朗普突然对国家安全委员会进行“重大改革”,实则大规模裁员。中美关税战后,特朗普认为该委员会中国政策团队出谋划策失误致其误判,将他们集体开除,说血腥点那就是“团灭”。据悉,宣布调整时员工毫无预期,仅3
朱棣年少时,便和兄弟们一同接受着明太祖朱元璋极为严苛且全面的教诲。朱元璋出身贫苦,深知民间疾苦,也知晓创业的艰辛,因此对诸子的教育尤为重视。朱棣平常出行要穿着草鞋,出门时还得背负行李,若出城稍远,骑马也只能走三分之二的路程,其余则必须步行,以此体验民间生活的不
翻遍浩如烟海的史书,还能找出第二个能与永乐大帝相提并论的皇帝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通过叛变篡夺侄子皇位的人,却又以其雄才大略缔造了彪炳史册的“永乐盛世”。他五征漠北,开疆拓土,派郑和六下西洋,让中华文明的光辉远播海外。他迁都北京,修筑永乐大典